中新网长沙4月16日电 (记者 刘双双)清晨,来自南京的游客刘文走进长沙东茅街一家门庭若市的老茶馆。铜壶煮茶的雾气中,老茶客正喝着搪瓷杯泡的茶在闲聊,隔壁桌的自媒体博主举着云台相机拍摄竹编热水瓶等老物件的特写。
接下来,刘文将打卡茶颜悦色太平街概念店、在文和友复刻的20世纪80年代餐馆吃地道小吃,到橘子洲看《恰同学少年》实景演出,夜游天心阁老城墙,最后带上“巨型辣条”特产返程。
长沙,这座被网友称为“没有淡季”“打卡天堂”的城市,正以现象级消费场景颠覆传统认知:用“可触摸的文化”与“可感知的科技”,催生出一个个新消费品牌,在“Z世代”的追捧中实现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的进阶。

场景革命:文化符号的“可触摸化”
东茅街茶馆原是一个旧礼堂。如今,采光天窗、斑驳的墙面、古老的吊灯吊扇,烙着时代印记的油画和标语,将这里还原出长沙几十年前的老茶馆旧貌。
“以前年轻人嫌这里土,现在他们追着问我搪瓷杯哪里淘的。”茶馆里的老师傅惊讶于这里日均接待顾客超1万人次的火爆。
这种时空交叠的新消费场景,在距离不远的文和友同样火爆。2万平方米的空间里,老物件重构出复古场景:生锈的自行车牌、泛黄的粮票、老式缝纫机,与霓虹灯牌下穿着时尚、举着自拍杆的食客形成鲜明对比。这个兼具品美食与品文化功能的场所,日均客流超3万人次,已经成为现象级IP。

力。”唐红涛表示,文化资本化是长沙新消费形成的文化优势。
“青和力”密码:政策赋能下的“双向奔赴”
长沙凭什么成为现象级新消费品牌的孵化地?“低成本创业、高品质生活”的长沙如何激活年轻人的创业热情,不断引领消费新潮流、新热点。
开放、包容是长沙的城市底色,众多年轻人用实际行动投票这座青年向往之城。
多次创业失败的吕良,2009年拿着5000元启动资金在长沙市中心开了一家小奶茶店。他不曾料想,35岁后逆风翻盘打造了茶饮行业的一个新标杆。如今,茶颜家族门店超过1000家,除湖南外,已布局湖北、重庆、江苏。
在超级网红IP孵化地的催化下,鸣鸣很忙把零食销售也玩出了潮流新高度。能当被子盖的零食,需要背着、扛着走的零食,迎合了当代年轻消费者“消费+社交”的多元需求,吸引消费者、社交平台达人、国内外游客陆续打卡。

官方政策的精准匹配为创意与需求搭建了桥梁:长沙市先后印发《长沙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》,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,将其融入城市发展战略;长沙出台“人才政策22条”,对35岁以下创业者提供最高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、400万元担保贷款,并设立11处“新青年人才驿站”,为来长求职青年提供免费住宿。
为让青年“愿意来、喜欢留”,长沙将“两山一城”(环马栏山、环岳麓山、老长沙历史城区)作为城市更新核心区域,以文化焕新推动空间蝶变。在环马栏山片区,苏托垸、月湖等区域将拓展为青年创意集聚地;环岳麓山片区的麓山南路、后湖艺术园等,通过街道风貌提升和业态升级,打造“文艺范”青年社交空间;历史城区则以太平街、潮宗街等街巷为脉络,植入沉浸式文化体验、国潮消费等新场景,让老城焕发“年轻态”。
在唐红涛看来,长沙6.2的房价收入比(2023年数据),释放出Z世代的消费力,造就解放西路24小时不打烊的“夜间经济”等诸多现象级新消费。这种“低成本容错空间”,让长沙新消费的各种品牌和商业模式拥有充足的成长空间。这也是长沙新消费品牌得以蓬勃发展的成本优势。
数据显示,近十年长沙新增人口中80%为年轻人。2023年,长沙市荣获“中国最佳引才城市”称号。2024年,长沙市入选“人才友好型城市”,人才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。
如今,这座城市的“青和力”正转化为商业动能,创意在此呈几何级生长。长沙新消费品牌的崛起,是湖湘文化的在地性转化为全球消费的普适性的大胆创新与探路,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机遇与故事正在候场。(完)